三星堆遺址的全面勘探和重點發(fā)掘(華夏博物之旅)
金面罩、青銅人像、青銅尊、玉琮、象牙微雕……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三星堆博物館(圖⑤)共接待游客超過3.6萬人次,同比增長將近一倍。這座上世紀90年代就已建成的博物館,為何如此受到關注?
緣于老館“上新”了:2021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成都公布,三星堆遺址又新發(fā)現(xiàn)6座古蜀祭祀坑,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2021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了3、4號坑考古發(fā)掘階段性成果,新發(fā)現(xiàn)包括完整金面罩、青銅神壇、神樹紋玉琮、銅扭頭跪坐人像等一批文物。這些文物不僅進一步說明三星堆文化的發(fā)達燦爛,更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早期相互交融的輝煌圖景。
考古有了先進技術保障
1929年,一位農民在廣漢三星堆月亮灣臺地掏溝時,發(fā)現(xiàn)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一時間,“廣漢玉器”聲名鵲起,持續(xù)90多年的三星堆考古就此拉開了大幕。
1934年,華西協(xié)合大學博物館考古人員在月亮灣玉石器坑地點附近,進行了三星堆歷史上的首次考古發(fā)掘。當時出土、采集了600余件玉石器和陶器,考古人員提出了“廣漢文化”的概念。
上世紀50至70年代,四川省在三星堆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并對月亮灣臺地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試掘,認識到三星堆遺址可能是古代蜀國一個極為重要的政治中心。
上世紀8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遺址持續(xù)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古調查(150平方公里)、考古勘探(12平方公里)和考古發(fā)掘(1.2萬平方米)工作,古蜀王國的發(fā)展輪廓,呼之欲出。
1986年7月,三星堆附近農民取土燒磚,突然在地下約2米深的地方挖出了幾件玉器。考古人員聞訊趕到進行保護。神秘的青銅神樹、夸張的縱目面具、挺拔的青銅人像……超過1700件價值重大的珍貴文物橫空出世,震驚世界。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就此被發(fā)掘,“一醒驚天下”。
“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當年我們只搶救性發(fā)掘了一、二號祭祀坑,對祭祀區(qū)并沒有進行全面了解。”當時的考古隊領隊陳顯丹略帶遺憾。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祭祀坑區(qū)域最終建設成為古遺址公園,與陳列文物的三星堆博物館遙遙相望,這一封存就是30多年。
2019年,在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與四川省組織實施的“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的支持下,三星堆遺址的全面勘探和重點發(fā)掘再次啟動。這一次,考古發(fā)掘及文物保護預案層層審批不斷完善,各種高科技設備充實到發(fā)掘和研究多個環(huán)節(jié),全國34家科研單位集體攻關……再也不見當年的困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告訴記者,與1986年相比,此次考古是把先進的實驗室搬到田野考古現(xiàn)場的新嘗試。恒溫恒濕的考古發(fā)掘艙、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統(tǒng)、文物應急保護平臺、可以遠程傳輸數據的專家會診室……技術保障使得發(fā)掘與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成為可能。
考古大棚還設立了有機質文物應急保護室,配備了低溫保濕柜、生物低溫采樣箱等設備,可對出土的角骨蚌牙、紡織品、漆木器開展應急保護。象牙雕刻樣本要接受記錄檢測和掃描,在放大鏡下能夠看清美麗的回形紋飾。還設立了無機質文物應急保護室,配有離子色譜、整體提取設備,可對出土金器、青銅器、玉石器和陶器進行應急保護。
有哪些精彩看點
目前,三星堆博物館一共有兩個常設展館——青銅館、綜合館。青銅館為青銅器主題專館。綜合館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古蜀歷史及三星堆古蜀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看點:大型青銅通天神樹
綜合館的壓軸展品是大型青銅通天神樹(圖②)。它由底座、樹和龍三部分組成,造型奇異、風格瑰偉,體現(xiàn)了高超的冶鑄技術和藝術水平,是我國迄今所見的青銅文物中形體最大的。青銅神樹銅樹底座呈穹隆形,其下為圓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邊三角狀鏤空虛塊面構成,構擬出三山相連的“神山”意象。博物館講解員風趣地說:“這是三星堆先民創(chuàng)造出的古代航天工程,因為它是通天地的!
看點:商代青銅戴冠縱目面具
行至青銅館,第一個展廳即面具廳。講解員介紹,以縱目面具為代表的青銅面具群,是三星堆最有特色、最具精神文化內涵的文物類型之一。三星堆遺址共出土青銅人面具20余件,這些面具均與人臉“三庭五眼”的標準比例不合,五官的夸張正是為了拉大與現(xiàn)實的距離而凸顯其神性。
眼前這具商代青銅戴冠縱目面具(圖③),造型十分奇特。面具雙眼眼球呈柱狀外凸,向前伸出約10厘米,雙耳向兩側展開。據說,該面具出土時尚見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有專家認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書中有關蜀人始祖蠶叢“縱目”的記載,由此判斷它與神話中“人首龍(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燭龍有關。
看點:青銅大立人
青銅大立人(圖⑥)是三星堆文物中又一件舉世矚目的重器。它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人像高172厘米,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衣,腳戴足鐲,雙手環(huán)握中空,環(huán)抱胸前,形象典重莊嚴。它似乎表現(xiàn)的是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自1934年首次考古發(fā)掘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開展了37次發(fā)掘,歷次考古出土的銅器、玉石器、金器、陶器和象牙等的數量已超過5萬件。這些“沉睡三千年”的絕世珍寶,不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更彰顯了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為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fā)展提供了無可辯駁的典型實證。
看點:金面罩
金面罩(圖①)在三星堆遺址3號坑出土。這具新發(fā)現(xiàn)的金面罩重約100克,是目前三星堆發(fā)現(xiàn)最完整的一件。
看點:銅扭頭跪坐人像
三星堆遺址4號坑出土的銅扭頭跪坐人像(圖④)。人像呈跪坐姿態(tài),雙手呈半“合十”狀平舉于身體左前方,兩膝貼地,前腳掌著地,后腳掌抬起。人像身體重心在左肩與雙手手掌之間卡槽的位置,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負重感。4號祭祀坑發(fā)現(xiàn)的銅扭頭跪坐人像共有3件,不同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抽象化青銅人像,銅扭頭跪坐人像更接近真實的人體。
(圖①圖④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其余圖片由三星堆博物館提供)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6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