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陜西頻道>>陜西

建設全國一流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

——陜西探索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路

本報記者 趙茁軼
2022年12月01日09:02 | 來源:陜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全國一流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

陜西是革命文物大省。近年來,陜西文物系統(tǒng)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守土盡責,推動全省革命文物工作的發(fā)展取得新成效,在調查革命文物現狀、革命文物保護與修復、紅色精神傳承等方面貢獻出寶貴經驗。

夯實工作基礎 發(fā)揮文保力量

陜西是一片紅色沃土,特別是黨中央在延安戰(zhàn)斗生活了13個春秋,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為進一步夯實陜西革命文物工作基礎,2020年起,省文物局以“夯實基礎、深化研究、創(chuàng)新思路、協同合作、精準建議”為工作思路,組織開展全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調查。

截至目前,革命文物資源調查已取得初步成效。陜西共調查革命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2201處,其中新發(fā)現革命相關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805處,并將其中277處按照相關程序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陜西在完成相關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先后公布兩批陜西省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4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1226件(套)。目前,全省共有各類革命紀念館76座,依托革命文物建設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3處,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10處。

“多方協作”的工作模式是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一大特色。為確保調查結果全面準確、科學系統(tǒng),陜西統(tǒng)籌文物調查、規(guī)劃和修繕3方面專業(yè)力量,依托教育大省的優(yōu)勢,形成專業(yè)單位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基層單位參與的調查隊伍。

“多種手段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是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另一亮點。在開展調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采取普遍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實地調查與查閱檔案資料相結合、傳統(tǒng)與現代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利用航拍、遙感、三維掃描等高新技術手段,對全省革命文物本體及周邊環(huán)境數據進行了全面采集,對革命舊址安全和保存狀況進行評估,形成完整翔實的調查成果。這些調查成果對制定和采取針對性保護利用措施提供了重要支撐。

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近3年,國家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約3.6億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用于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完成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87項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舊址群安全監(jiān)管平臺等41項安防、技防和消防項目,與之相關的多處陜西革命舊址得到妥善保護?!?/p>

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思政教育

2021年7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fā)《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全面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近年來,陜西高度重視革命文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進革命文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5月10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物館內,“科學家講愛國奮斗的故事”思政教育大課堂正式開課,同學們在博物館內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近年來,陜西各高校紛紛將革命文物帶入課堂,用新形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省文物局聯合省委教育工委組織省內10家高校參與“陜西高校革命文化傳承聯盟”,有效推動了革命文物資源挖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紅色資源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研究水平的提升。2021年以來,數場紅色教育活動在陜西各地開展:西安交通大學、延安大學在交大西遷博物館、延安陜北公學舊址舉辦5G連線“高校思政課堂走進革命場館”活動;陜西省中小學舉辦了革命文物開學第一課活動,通過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有源頭活水來——陜西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專項調查巡展”在西安美院舉辦。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延安文藝紀念館3家單位在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經驗得到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的推廣。

除了讓文物走入課堂,陜西還積極拓寬思政教育渠道,讓課堂走進革命舊址,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合作打造紀念館里的思政課。目前,全省免費開放革命舊址及紀念場館達200余處,多家紀念館入選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黨史學習教育基地,4家紀念館入選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高校與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合作,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紀念場館積極為學校開展現場教學、志愿服務及云觀展、微視頻創(chuàng)作活動提供服務。高校發(fā)揮科研優(yōu)勢,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相關研究,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笔∥奈锞指本珠L馬寶收說。

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

作為延安精神的發(fā)源地,延安擁有豐富的革命歷史遺存。2021年,國家文物局在全國范圍開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延安創(chuàng)建的示范區(qū)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革命文物類的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為了將延安建設成為“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陜西作出了諸多努力。

陜西出臺《陜西省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編制《延安革命舊址群保護利用規(guī)劃》《延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延安革命舊址群安全監(jiān)管平臺建設規(guī)劃》《延安市關于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guī)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修繕棗園、魯藝(魯迅藝術文學院)、中共中央西北局等革命舊址47處;完成了寶塔山、楊家?guī)X、棗園、抗大、“四八”烈士陵園、魯藝等革命舊址周邊環(huán)境改造提升工程;夯實市縣鄉(xiāng)村四級保護責任,完成2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4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著錄工作;先后為延安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配備文保員995名,確保革命舊址管理無空檔。全域覆蓋、主題鮮明、主體多元、層次分明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基本形成。

從規(guī)范博物館體系到建成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延安市累計投入128.71億元舊城改造資金對老城區(qū)重點革命舊址環(huán)境進行整治提升。以延安寶塔為代表的革命舊址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旅游配套服務及設施建設得到顯著增強。延安市逐步形成“中華魂·圣地延安”“中國根·尋根祭祖”“黃河夢·逐夢黃河”和“黃土情·寄情黃土”等旅游品牌。延安市大力發(fā)展革命文物主題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推出20類數百款文創(chuàng)產品,建成“紅色筑夢”眾創(chuàng)空間、創(chuàng)新科技產業(yè)園和南泥灣359創(chuàng)業(yè)基地。革命文物持續(xù)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羅文利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2023年底,將延安建設成為守護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示范城市、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助推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的重要典范,成為全國一流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p>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岳普湖县| 永城市| 突泉县| 富蕴县| 夏津县| 舞阳县| 岫岩| 吴忠市| 山东| 太康县| 仙游县| 金昌市| 玉屏| 唐海县| 镇宁| 开化县| 德惠市| 基隆市| 通州市| 乌兰浩特市| 军事| 阜阳市| 永仁县| 蒙阴县| 宜州市| 岳阳县| 巩义市| 新蔡县| 河曲县| 吉隆县| 连城县| 阿坝| 清流县| 泰兴市| 仁寿县| 武冈市| 确山县| 延庆县| 南安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