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月8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透露,該院在陜西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里村北發(fā)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具有重要的藝術和考古價值。
一座墓葬南北水平總長42.5米,由斜坡墓道、5個過洞、5個天井、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組成。墓室為明壙磚券,穹隆頂已坍塌,四壁也已被破壞。底部近方形,不見鋪地磚,南北4.5、東西4.7米,未見人骨。墓葬內共出土各類隨葬遺物102件(組),多為放置在壁龕內的騎馬俑和立俑。該墓壁面通繪壁畫,保存情況較佳。墓道東、西二壁繪青龍、白虎引導的出行隊列。以墓道東西兩壁的胡人馴馬圖和胡人牽駝圖最為生動。胡人深目高鼻,身體后傾,左手牽韁,右手揮鞭,正在馴服一匹低頭掙扎的白馬。出行隊伍內可見華蓋、誕馬及持弓箭的侍從,隊伍下方有數條靈蹄獵犬,或趴臥、或昂首張望、或奔跑。壁畫所繪人物、動物形象生動,用筆流暢,其意趣獨特、構圖新穎,是較為罕見的唐墓壁畫題材。天井下東、西二壁對稱繪制男侍或女侍圖像。墓室西壁和北壁繪屏風樹下仕女,東壁繪影作木構仕女,表現室內生活的場景。
據了解,墓主康善達,曾任左驍衛(wèi)親衛(wèi)、咸陽監(jiān)等職,系初唐時代的馬政官員。咸亨二年(671)終于原州之私第,咸亨四年(673)遷葬于咸陽洪瀆原。據墓志記載,康善達之父亦任牧監(jiān),家資饒富,“谷量牛馬,山藏丹寶”,很可能是原州(今寧夏固原)粟特人。墓道壁畫所繪的馴馬、牽駝者皆為胡人形象,或許與墓主人的族屬和生前生活有關。
另一座墓葬南北水平總長33.5米,由斜坡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土洞墓室組成。甬道內建有石門,門扉上可見模擬門釘的線刻花朵。墓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9、南北寬3.5米。生土棺床設于墓室西壁下,立面砌磚裝飾,未見葬具和人骨。甬道東西兩壁和墓室四壁均有壁畫,是在生土壁面刷上白灰后直接繪制。墓室北壁可見一方桌,桌上整齊地擺放裝有食品的盤。東壁為樂舞圖,畫面中間為兩位站于圓氈上的舞者,兩側為樂隊。樂舞圖具有盛唐時代的典型風格,與韓休夫婦墓樂舞圖布局基本相同。墓葬內除石刻外未出土其他隨葬器物。
據墓志記載,墓主為楊知什和龐大家夫婦。楊知什是隋納言楊士達曾孫,終官左驍衛(wèi)郎將。夫人龐大家,曾祖卿惲曾參與玄武門之變,父承宗任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開元廿七年(739)合葬于洪瀆原舊塋。楊士達是武則天的外祖父,楊知什侄女系唐玄宗元獻楊皇后,即唐肅宗的生母;楊知什妻龐大家是唐玄宗外祖母的堂侄女。楊氏夫婦與武周、唐兩朝皇室皆有姻親關系,地位顯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