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登上慢悠悠的綠皮車,總會被深深觸動。
當一雙雙真摯的眼睛注視著你,緊張地追問,“這車會被取消嗎?”“票價會提高嗎?”
當一只只粗糲的大手緊握著你,一邊不容抗拒地將粘著泥土的花生、蘋果塞進你的口袋,一邊絮叨著,“這車越來越好,真是離不了!
當一個個背簍者蹣跚下車,臉上卻露出滿足的笑意,“政策好著咧,累點不怕,有奔頭!”
這些揮之不去的瞬間,與同樣穿越秦嶺的西成高鐵匯成一幅完美的畫面:在以秒計算產(chǎn)出、以億丈量成績的今天,中國鐵路不僅不斷更新速度,更始終追求溫度。
這是一種不以短期盈虧做取舍的選擇。目前,我國開行81對公益性“慢火車”,經(jīng)停530個車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三四等小站。這些車次的票價幾乎幾十年未漲,還免費托運老鄉(xiāng)們的各種鮮活農產(chǎn)品。無論看上座率,還是數(shù)創(chuàng)收點,細算小賬,每一趟“慢火車”都是穩(wěn)賠不賺。然而,作為偏遠地區(qū)與發(fā)達城市群的主要紐帶,“慢火車”挑起了百姓生計線、民族團結線的大梁,換來的是鄉(xiāng)親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歡顏?梢哉f,鐵路營收是有價的,而這份收獲是無價的。
這更是一種“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情懷。在這些“慢火車”上,既能真切地體會到中國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在好政策的鼓舞下中國人擺脫貧困的堅韌與樂觀。一列列“慢火車”守護的不僅是父老鄉(xiāng)親的安全出行,更是人民鐵路的初心與使命。文化大篷車、科普大課堂、通學小書桌……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人民鐵路就推進什么、提供什么。盡管鐵軌有盡頭,但鐵路服務卻可以伸向鄉(xiāng)村振興的各個角落。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終年不停擺的“慢火車”,不僅是“代步車”,更是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圓夢車”!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31日 第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