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線勞動者托起“安居夢”(評論員觀察)
在城市資源總量有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障一線勞動者“住有所居”“住有優(yōu)居”,不妨更多著眼于盤活存量資源
在上海,享受公寓服務,最少需要多少錢?
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和成套家具一應俱全,還配有近400平方米的公共服務區(qū)和4360平方米的健身區(qū)域,在位于上海閔行區(qū)的中航公寓,租一個這樣條件的床位,每月700元左右。
上海探索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項目,向建筑施工、環(huán)衛(wèi)、快遞等行業(yè)工作人員提供租金優(yōu)惠、品質優(yōu)良、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租賃住房和床位,為大城市解決一線勞動者安居問題提供了思路。
從事城市建設、基礎公共服務的一線勞動者,在城市發(fā)展運行中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經濟壓力,很多一線勞動者不得不降低對居住品質的追求,或是舍棄通勤便利在市郊找房源。這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
安居才能樂業(y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強調“把讓群眾生活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血脈里、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中”。一線勞動者的住房問題關系著民生冷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托舉起一線勞動者的“安居夢”,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yè),是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隨著各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更多勞動者擁有了物美價廉的住房選擇。但也應看到,現(xiàn)有的租賃住房和床位的數(shù)量還難以滿足數(shù)量龐大的一線勞動者需求,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需矛盾依然較為突出。
在城市資源總量有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障一線勞動者“住有所居”“住有優(yōu)居”,不妨更多著眼于盤活存量資源,在存量中挖掘增量。北京朝陽區(qū)十八里店鄉(xiāng)繁星社區(qū),曾是“小散亂污”企業(yè)集中的石材加工與集散地,經過疏解治理,化身保障性租賃住房社區(qū),覆蓋了從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各層次的租房需求。天津西青區(qū),天開西青園的工業(yè)園區(qū)的閑置樓宇和廠房經過住宅功能及消防安全改造,成為藍領工人的溫馨住所。上海閔行區(qū)的中航公寓,也是由閥門廠老舊廠房改建而來。
盤活存量,既要充分釋放既有政策的效能,也要深化改革破解機制障礙。許多城市對“商改住”是有嚴格限制的,商業(yè)用房的水電費也遠高于普通住房,消防等要求也不盡相同。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以購代建”等模式,將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廠房、寫字樓或酒店等非居住建筑以及商品房改建、收購作為保障性住房,就需要住房、土地、信貸等多領域出臺配套政策,明晰邊界、統(tǒng)籌安排。千方百計促進城市資源高效利用,進一步拓展保障性住房房源供應,就能讓更多一線勞動者感受到家的溫暖。
“城”為人而建,“市”因人而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從街頭巷尾的“愛心驛站”“勞動者港灣”,到熱心貼心的“騎手友好街區(qū)”,再到優(yōu)質普惠的保障性住房……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務,映照著城市對勞動者的悉心關懷。樹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不棄微末、久久為功,從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出發(fā),把更多“煩心事”變?yōu)椤笆嫘氖隆?,我們的城市定能繪就更暖心的民生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